常州市三中整合多元陶艺课程 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常州市第三中学 卫雪君
一、素有盛名的学校陶艺特色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陶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素养,尤其在我们国家日渐重视传统文化推广、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的大背景下,我校坚持系统的陶艺课程,既满足了学校多元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陶艺教育起步于1998年,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陶艺教育成果,连创八个全国第一,蜚声省内外:全国第一次中学师生陶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编写第一本由中央教科所审定出版的高中《陶艺》实验教材;与中央电教馆联合编制出版了全国首部大型《陶艺》电子影像教材;学生的陶艺作品在历届全国大赛中获奖数居全国之首;创建了全国首家中学陶瓷艺术博物馆;陶艺教学辐射面之广全国第一,并获中央教科所“陶艺教学推广优秀奖”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弘扬民族文化,陶艺教育成果显著”奖和“全国陶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全国第一个教育部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实验基地,是江苏省第一家省级“优秀美术科研基地”,成为“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2009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一所美术教育示范学校,2012年10月,再次被授予“江苏省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江苏省美术教育示范学校”。
近年来,学生陶印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别的竞赛中频频获奖,获奖学生人数达到100多人次。例如: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大赛中,共取得铜奖2个;2012年全国第十七届中小学美术比赛中,收获陶艺类比赛获奖15个;2014“崧泽杯”全国师生陶艺创新邀请赛中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2015年在“百陶会杯”首届中小学陶艺教学优秀作品展示获一等奖2个;“中昊杯”长三角地区中小学陶艺创新作品展示活动中收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在常州市视觉艺术创意秀大赛中斩获高中组唯一金奖、铜奖1个、优秀奖8个;在2016“周庄杯”全国中小学陶艺教育教学优秀作品展示活动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在2018年云南建水举办的“第三届中小学幼陶艺教师培训暨优秀陶艺作品观摩展示活动”中,我校师生十余件作品获得最高荣誉。
二、体系完备的学校陶艺课程
(一)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
(1)校园环境布置:
我校自1998年建设陶艺教学特色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校以电子平面发布、文化长廊等为载体介绍校陶艺课程的成就及荣誉,并以历年学生获奖作品照片布置于学校的教学、办公场所。
(2)拥有藏品数量较多的陶艺博物馆:我校在陶艺特色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的学习及欣赏的需要,收藏了部分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陶瓷作品,另外还保存了相当数量的校际交流的珍品。
(3)多媒体陶艺作品设计室:
我校为提高师生的陶艺创作能力,配套了适合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设计的专门性教室。学生可以运用专门的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模拟设计,成熟的创作设想可再进一步进行实践创作。
(4)设备齐全的陶艺教室:学校设有专门性的陶艺教室,能够确保常规的陶艺课程的正常开展。
(二)构建多元化陶艺课程
整合与开发学校陶艺课程,形成多学科多元化的陶艺课程。
(1)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扎实落实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以及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为进一步的创作提供前提条件。
(2)在面向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开设《书法》《绘画》(素描、水粉)等国家课程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同时开设学校研发的关于陶艺教学的《陶艺基础》及《陶印》等相关衍生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满足部分学生高考中专业选择的基础要求。
如:陶艺与物理整合——探索陶艺制作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将电路埋藏在陶艺作品中,制作会发光的陶艺作品;陶艺与语文整合——制作陶印诗文长卷,将古诗文断字断句,用数十个陶印连接组成诗文长卷,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通力协调能力,浓郁其人文情怀。
构建“跨科教师沙龙”的专业成长中心:陶艺课程的开发涉及到诸多学科的整合,这可以使教师的关注点由关注学科本位扩展到交叉学科的综合,其教育视野由狭隘转为宽泛,知识结构由单薄变为厚实。我校高波、韩志祥、张奇飞、方颖、夏国生等参与陶艺校本课程整合开发的教师成立了“陶艺教学跨科研究沙龙”,每周举行研讨交流活动,形成了基于陶艺校本课程的学科整合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3届全体同学雕纽奏刀,合作完成了《常州三中赋陶印长卷》,该长卷由108方印组成,气势恢宏,堪称鸿篇巨制;2017届刘丰源、卜雨和肖溢科等同学创作的《曦园印集》陶印长卷,涵盖了诚毅、江南辅华、博爱路、放生池、青龙等三中元素,该作品在2015年“百陶会杯”全国中小学陶艺创新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如下的陶艺拓展课程体系,至此,我校的陶艺课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课程,更加具有趣味性、科学性;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更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文修养、科学修养。在我校构建的“六度”绿色德育体系中,其中的“生命的温度”强调学生“真善美”的美德内涵;“生命的宽度”强调学生具有人文素养以及审美情趣,学校的“人文陶艺”、“科技陶艺”、“绿色陶艺”课程与“六度”德育体系形成螺旋式的、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
(3)在部分对陶艺作品有更高兴趣以及创作能力更强的学生中开设社团活动,推行《拉坯》《器皿设计》等选修课程。
三、具有激励性的过程评价
艺术的教育不是概念的说教,而是与生动的艺术形象结合在一起,对人们进行潜在的感化。艺术作品具有以情感人、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为了不断调动学生参与陶艺课程的兴趣,我校采取学生现场展示陶艺作品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此既能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艺术成为弥漫在校园里的空气。如果仅仅将学生美术作品拍照做成展板,而不是现场展示原作,其艺术性、完整性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以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抓手,为学生搭建展示其作品的平台,在展示中渗透多元评价。在现场展示评价过程中,邀请教育局领导、教研员、社会知名艺术家、家长、校长、全校师生组成大众评审团,以观摩投票的方式与展示学生进行互动,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能使评价角度更加多元立体,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成为国际交流的纽带
我校是CEAIE-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金牌学校,常年接待外国学生来校交流学习。各国交流学生通过陶艺制作,体验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使三中师生陶艺作品成为学校的名片,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友好学校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三中陶艺内涵。
五、我校陶艺教学建设的前景展望
为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我校将以“小陶艺”为切入点,把陶艺课程的外延向“大文化”转化(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科技元素);把陶艺课程的内涵从“单项艺术”向“多元育人”(融合学校“六度”德育目标、提高创新意识、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转化;将陶艺课程从“理念”向“行动”转化,促进师生提高修养及文化内涵的共同成长,使学生从“小陶艺”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尊重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学生队伍。
目前我校正在以“盆景”课程为载体规划申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学校将此项目分成“盆”、“景”等部分进行建设,有效地将我校陶艺课程的特色与之结合起来,同时在规划盆制作、景布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