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帮助学生认知世界》
北京仕达新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捏巴捏巴陶瓷文化教育)潘璇
陶艺课、陶瓷文化课进入越来越多学校,不但让孩子们发挥想象、锻炼动手能力、收获到丰富的创作成果,而且在各地教育专家的研究下,不断出现具有独特视角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课件,为孩子们拓宽知识面。而我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愈发认为陶瓷是一个值得深挖的丰厚宝库,陶和瓷的发明、演变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学习陶瓷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艺术感知去认识世界,激发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探索兴趣,提升他们将来步入社会的竞争力。以下选择我们陶瓷文化课程的部分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用历史眼光看世界。
人类在会用火之后,经历了一百多万年的劳动实践,发明了火烧黏土制陶。用手将黏土任意塑形,标志人类造物进入新时代——不再是改变原有物体形态的简单、机械的劳动,而是按自己意志进行比较复杂的、手脑灵活运用的创造性劳动。人类由此加速了走向文明的进程。
陶容器的广泛制作与应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给人类强化了储存的概念,帮助孕育了交易、私有制、阶级;一方面形成煮食的习惯,人类因此改变了营养结构,滋养了大脑,延长了寿命,加速了繁衍;一方面直接形成最早的手工业,并为药、酒、冶金、丝织等领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世界各地特色的陶,到中国一枝独秀的瓷,再到全球百花齐放的陶和瓷,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演变。仅从中国瓷来看,三彩展示唐代的繁盛,汝窑流露宋代的淡雅,青花体现元代的多民族交汇。
陶瓷是历史的明镜,与人类发展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相关,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走到今天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种因素的推动,值得发散和深入地研究。
第二,用国际视野看世界。
自唐代起,中国瓷器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不断推动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国瓷曾是西方皇家贵族眼中的“白色金子”,是神祗使用的宝器,是地位和品味的象征。中国人制造出精美、坚实、易于清洁的瓷器,让欧洲贵族有了热情和条件大大丰富了餐食品种和餐饮礼仪;而他们对餐具提出繁复多样的要求,又刺激了中国瓷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