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知论道 - [历史故事]景德镇陶瓷系统的一次精简和压缩  
 
[历史故事]景德镇陶瓷系统的一次精简和压缩
 
 
发布时间:2016/8/6 17:45:19 访问次数:1144  字体大小:[ ]
 
 

景德镇在线讯(刘火金)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曾经出现过一件与广大陶瓷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是精简与压缩。此事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1961至1962年) ,但由此出现的矛盾及其产生的遗留问题,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为什么要搞精简压缩?当时的背景如何?最后的结果怎样?笔者通过采访与此相关的当事人并查阅笫一手资料,聊成拙文,以飨读者。

  1958年,和全国一样,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也进入大跃进时期,其中重要表现就是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具体表现在不切实际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盲目招收企业职工,到1959年1月,随着景德镇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美术雕塑瓷厂、曙光瓷厂、出口彩绘工厂、红光瓷厂等4个合作工厂,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为标志,景德镇全陶瓷行业均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单位。国营企业多、规模大,目的就是大干快上,增加产量。要增加产量就必须增加工人,因此从1958年开始,全市大面积招收工人,而大多数都来自周边的都昌、鄱阳、新建、临川、东乡、进贤、南昌、万年、余干等地农村,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工人回忆,当时当国营工很容易,只要到市劳动局挂个号,劳动局写个介绍信,马上就可以成为正式国营工人,而临时工、学徒工不需要劳动局介绍,甚至不需要厂部批准,只要车间领导写个条子马上就可以进厂。

  有关资料表明,在1957年底,全市有瓷业生产单位57个,从业人数28849人,其中国营企业只有3户,国营职工只有3411人。而到了1960年,通过调整合并并使之转为地方国营,全景德镇陶瓷生产企业有11家,而2000人以上的有9家,超过5000人的有3家,国营职工总数达35000人。与1957年相比,国营职工数净增31589人。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且分散,不利于管理,而国营职工的增加,按照当时的福利政策,国家大包大揽,造成福利成本过高,由于计时包月工资,企业工资成本也居高不下。虽然企业规模大、人数多,但效益不佳,195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和产量分别为6680万元、27587万件,而到了1961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008万元、7304万件,分别下降3.3倍、3.78倍(当然也有其它原因,如烧成能力无法满足成型能力,深一步的原因是窑柴跟不上。)由于强调“一大二公” ,1958年开始取消了工人的计件工资制,改为计时工资制,这样,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反而助长了“大锅饭” 。

  面对诸多矛盾,必须要采取调整措施。1961年8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了五年的调整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景德镇的陶瓷工业从这年的秋季开始也着手调整。首先从调整计划指标开始,比如:1960全市实际完成总产量31.55万担(一担300件),但在制定1961年计划时,则高达110万担,这是一种拍脑袋的不切实际的指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办法行得通,因此,在这年的7月,对指标重新调整,由110万担调整为53.06万担。

  第二项工作就是精简压缩。该项工作针对景德镇陶瓷工业而言含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缩小企业规模,减缩公有成份,如从1961年8月开始至1962年5月,把规模过大的红旗瓷厂、红星瓷厂、艺术瓷厂划分为二个或三个厂,将原已转为国营企业的陶瓷合作工厂、雕塑合作工厂、曙光合作工厂、彩绘合作工厂重新调整为集体性质,并划归手工业合作社管理;二是精简国营职工人数,压缩城市人口,据统计,从1961年至1962年8月底,景德镇陶瓷工业共精简压缩21212人,其中精筒职工12524人,压缩城镇人口8688人。当时,精简工作有明确的政策界限,对象有5个基本条件,即1958年以后进厂的;外来人口;符合退职退休人员;春节回乡探亲未归和私自脱岗回乡人员;一部分生产不配套或品种销售不畅的生产人员。宇宙瓷厂当时职工总数1720人,对照条件精简压缩了365人,占职工总数的21.22%。365人中有100人为压缩人员(返回原籍或调外地)。由于工作做得细,并且严格按政策行事,整个工作推进得很顺利,比如有的企业领导带头减自已的妻子、子女或亲属。精简并非“简而弃之” ,精简人员愿意做事的可以做“厂外加工”,不愿的发安置费,压缩人员全部发给生活费,对于劳改释放人员、转业军人、外地来景支持瓷业发展的人员、特种人员以及一时思想不通,执意不同意被精简的人不作精简处理,还规定夫妻二人只精简一人。当然,当年的精简压缩工作由于涉及面广、人员多,加上工作不平衡,也有被精简错的,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写信申诉的、上访的、找领导闹的都有,为此,省市都专门成立了“精简来信来访办公室” ,专门处理这类问题。

  精简压缩工作作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重大措施之一,对稳定促进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景德镇的陶瓷工业也是如此,当年数以万计的瓷业工人为大局着想,牺牲个人利益,承受了许多苦难。历史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家对当年被精简的职工逐步进行落实政策,如对一直没有离厂且符合年龄要求的办理“准职工”(福利上比正式国营工稍差些);有些不能办理的视情转为厂办大集体。进入新世纪以后,所有被精简压缩人员都纳入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和其他退休职工一样,同样安享着晚年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上一篇:市场遇冷景德镇陶瓷行业练“内功”渡难关
下一篇: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展示国窑瓷器魅力
 
     
    版权所有:景德镇市钟声教育中心(市钟声画院)
网站办公:景德镇市瓷都大道1369号 邮 编:333000
站长邮箱:hsq9927@163.com 电 话:0798-8381212 13707989927 QQ:83693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