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写生》2014年圣诞节,景市东郊玉田村南河沿岸,草木萧萧,满目金黄,大树沿河两岸一字排开,河中有一小岛,树木杂草众多,树叶尽落,但树干,枝桠依然挺拔,傲雪斗霜,期待来年奋发。不远处两块巨石静卧河中,状如虎,牛。碧绿的河水湲湲流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姍姗可爱,在冬日的暖阳下,静秘清溢。
此时,在过河的一座小桥上,一堂现场写生课正在进行,主讲老师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潘凯声先生,学生有汪派山水第四代传人汪艳姐弟,王锡良大师的孙女王燕,珠山职工书画院院长王仲,江西省工艺美术家程建坤以及潘大师的入室弟子大勇。写生正在进行,潘大师一边画一边讲,我们围坐一旁观摹聆听。潘凯声: 写生要抱着一种学习的目的,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来找资料,人家在书上找资科,而我却是到大 自然中寻找资料,找灵感,心态要平和,不要有任何功利,也不一定要出作品,就是要多画,常画。像现在这个地方,我来过好多次,以前都是骑单车或坐公交,一呆就是一天,中饭就是啃面包,喝的水都是冰冷的。建坤: 这么多颗树,分枝又多,看着就头晕,不知从何处入手。
潘凯声: 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坐在家里是想像不到的,它是个不要任何回报的老师,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有条件最好是每个季节都来一次,像现在这个地方我把它比喻成九寨沟,春,夏,秋色彩相当丰富,我照片都拍摄过好多。绝佳的山水画资料。潘老师一边画一边指着岛上的一片树林说: 这片林子,不是都要画下来,像你们就挑一颗画,哪棵漂亮,好看画哪棵,刚开始画慢慢来,能画好一颗就不错了,画的时候要先画前面的枝干,再画后面的分岔,你觉得精彩的地方画下来,其它的可以删除去。像你们不太写生的人,容易重复自己,或者临摹人家的东西,你们的作品往往看起来似曾相识。而写生却是画自己的东西,也可反复用。
大勇:潘老师,写生稿怎样才能变成作品,我画到瓷板上去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入手。潘凯声: 这需要一个过程,写生的任务是研究,记录客观对象的特殊性,发掘对象固有的美,虽然有别于创作,却是创作的重要滋养,随着写生次数的增加,你自然而然地善于选择,认识,表现对象,概括提炼的能力也会增强,好的写生,还是具有创作因素的。你像我原来是跟赵惠民学画人物的,后来跟王锡良老师经常去写生,慢慢转画山水,象现在我一看到对像,提笔就知道如何表现。不知不觉,一顿饭的功夫不到,潘老师初稿就己画好,接着上颜色,当潘老师把笔掏出来,便引来一阵尖叫,天啦,这都是些什么笔,全都秃的,旧的,坏的。料笔也混杂其中,王燕: 我公公画山水也没有一枝好笔。大勇: 潘老师是越旧的笔越好用。潘凯声: 画山水对笔要求不高,有些笔跟了我二十多年,以前在壁画厂,员工用旧了的笔,我总要求他们不要扔,给我用。
在一次笔会上,有个画家拿我的笔用,都说好用。汪艳: 自己说好用还罢了,别人都说好用就更神奇了。潘老师: 画东西不见得要笔好,关键是看内容,要有东西给人家看,王意全,艺术瓷厂老艺人,用抹布都能作画,我见过,画得很好!现在有一些人尽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内容空洞,没东西可看,尽是一些颜色。王燕:还美其名曰:创新。我公公说景德镇搞了一千多年,都在创新,还轮得到你说创新。潘凯声: 问题是谈得上新吗?你连传统的东西都没掌握,何来新呢?到老厂弄几种色釉,搞出来个东西说是窑变,唬得一些外地画家不敢作声,怕说外行话,一旦让人家掌握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神秘的面纱一揭开,也不过如此。所以有些外地画家颜色釉也搞得挺好。其实窑变和色釉自古就有,只不过现在颜色更丰富罢了。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时针指向下午五时。潘老师的大作即将完成,潘老师一边做收尾的工作一边说: 画东西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习传统,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再假以时日,新的东西自然而然会付诸笔端,创造出超越前人的作品。这真是一堂生动的写生实践课,在大自然美丽的怀抱中,不仅观摹大师作画,还亲耳聆听大师教诲,必将受益终身。我们感受良多,收获颇丰,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体会不到的。感谢阅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