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今日(9月30号),天朗气清,秋风送爽,在景德镇市西郊扬府滩村,树林阴翳,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两颗干年古樟枝繁叶茂,伸展着巨大的臂膀,欢迎最为尊贵的客人,景德镇市电视台昌南对话采访团和被采访的贵宾,瓷坛泰斗,首位陶瓷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潘凯声先生,以及国家一级美术师,陈轻舟先生。采访正在进行。 主持人:传承陶瓷文明,展现当代瓷都,关注民生话题,服务百姓生活。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昌南对话,本期昌南对话邀请的三位贵宾都是陶瓷界的领军人物,在这里,首先向三位大师问好:今天对话的话题是:就写生与创作谈谈各自的心得体会,特别是王老从事陶艺创作七十余载,本身就是个故事的宝库,有什么值得跟我们分享的,请你首先谈谈: 王锡良:虽然我从艺七十余年,但始终是个做手艺的人,惭愧的是,没什么好大的成就,我年轻的时候是跟我的叔父王大凡学艺,画的都是传统的东西,后来,中央工艺美院教授梅健鹰来景德镇教学,带来了一批西北风的剪纸,指出陶瓷工艺要吸纳民间文化中的精髓,艺术创作要深入生活,到群众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师造化,画出的作品要体现新中国的风貌。五十年代中期,梅教授带我去北京,接触了蔡若虹等国内著名画家,跟他们接触了十多天,受益匪浅,回到景德镇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写生生涯。后来创作的作品便面貌一新,五九年创作大型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冈山)被选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壁画,得到一致好评。主持人 :请潘大师也给我们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潘凯声:我是1969年进的红卫瓷厂,师从赵惠民老师画人物瓷画,跟王老师一样,开始也是画些传统的东西,后来有幸遇见了王老师,徐庆庚老师,经常跟他们外出写生,受益良多,王老师经常教导我,画画不仅要勤学苦练,更要师古而不泥,深入生活,向大自然吸取营养,大自然是个艺术创作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题材,只有这样才能革除匠气,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一九八四年,我创办了景德镇第一家壁画厂,与王老师,张松茂老师,徐庆庚老师都有很好的合作。创作出一大批大型壁画被国内外买家所青睐和好评。 主持人:陈大师,作为景漂艺术家的代表,也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陈轻舟:我原先在东北主要搞版画,也画国画,我是2010年来景德镇的,我创作的瓷画主要是版画和国画的结合,景德镇是个包容的城市,各种艺术形式都能在此生根发芽,来了我就不想走了,我瓷画的题材主要是黑土地的艺术元素,松鹤为主,东北是丹顶鹤的故乡,这也得益于我长期深入湖区,大量写生,搜集素材的结果。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都谈到了写生,在写生得过程中遇到了哪一些有趣旧的事,跟我们聊聊,请王老先来。王锡良:哪时候外出写生主要靠走路,走到哪画到哪,听说哪里有好景色,无论多远都要去,有时一天走好几十里,走得脚都麻木了,感觉脚不是我自己的,有一次实在走不动了,在才潘老师的帮助下搭上一辆便车回家,写生我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爱人非常支持,我有六个小孩都不用我管,想外出写生邀上几个人打起背包就可以走,记得有一次去乐平写生,还是正月初二,下着好大的雪,邀上藩老师,徐老师就出发了,晚上投宿旅店,条件十分简陋,就地上铺一些稻草,全是通铺,就这样的条件,等你睡到半夜,一双冰冷的脚伸过来,让你睡意全无,第二天,旅店老板还跟我们开玩笑:过年不在家里吃肉,要到外面来吃苦。 潘凯声:有人认为我们外出写生,餐风露宿,吃不饱,睡不暖,没有必要去吃这个苦,找些资料参考就可以了,但我不觉得这是苦,苦中还是有乐趣的,因为沉浸在艺术的芬围中,什么烦恼都会忘却,如果是苦就坚持不了与王老师师上干次的写生。 陈青舟:关于写生,刚才两位老师谈了很多,我感同深受,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作品,还是要深入生活,亲近自然,领悟造化的神韵,感受自然的灵气,只有这样,画出的作品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 主持人:有人认为,现在照相技术这么发达,没必要辛苦写生了,拍几张照片回来对着画就可以了,三位老师对此有何见解和看法。 王锡良:写生是绘画基本功的煅炼,讲究手,眼,身,法的配合,可以自由地做加,减法,有用的,精彩的场景和细节才入画,而照相却做不到这些。 潘凯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生不仅是素材的积累,更能磨练人的意志,煅练人的体魄,对自身的修养也能提高,不仅是艺术的修养,眼界的开阔,更是思想境界的提升,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你坐在大山脚下,亲耳聆听松涛阵阵,感受清风飒爽,你与大山仿佛有心灵的沟通,有对话,有耳语,当你有这种感觉之后再提笔画的东西便是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也是与众不同的,而照相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 陈青舟:刚才王老师,潘老师的观点我十分认同,照相不能取代写生,比如我画的仙鹤,为了表现它亭亭玉立的美感,我有意把它的腿画得长一些,通过夸张,变形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王锡良:写生就是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你只有熟悉了,了解了,一些细枝未节的地方你也会表现的十分生动精彩,相反,你不熟悉的事物想画好哪是相当困难的,这不是单靠照相就能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古人对艺术创作的心得,从感受,接触,再到心领神会再创作,这是一条必由之路,也谢谢今天三位大师就写生这一画题所作的分享,希望对从事陶艺创作的后来者有所启发,感谢收看本期昌南对话,再见! 以上文字记录是我根据当天的采访凭记忆整理,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景德镇电视台瓷博会期间所播出的本期昌南对话。 出席本次活动的佳宾还有:戴德全大师,王仲院长,佰年尚庭酒店总经理吴女士,根艺师颜先生,王锡良大师的外孙,孙女,青年陶艺家付建文和王燕,陈青舟大师的助理兼学生权华,此外还有潘凯声大师的四位学生,卫东,大勇,园园,鸿雁。活动结束,在记者的邀请下,三位大师愉快地与工作人员和现场佳宾合影留念,至此,本期采访活动圆满结束,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