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瓷的装饰艺术特征探析
安徽省太湖县第二中学 张云华
结合校本教材中陶瓷文化章节谈谈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和装饰表现手法,以及釉下五彩瓷的艺术传承.釉下五彩瓷产生于清末光绪三十三(1907)至光绪三十四(1908)年之间,当时的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五种(深绿、海碧、茶色、玛瑙、艳黑)高耐火性釉下颜料,从而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绘技术的发明改变了近两千年以来单色釉下彩绘技法的局限,给我国陶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醴陵釉下五彩瓷形成了色彩丰富、构图简练、清雅温润、精美素洁的风格特征,引起国内外陶瓷界和工艺美术界的众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釉下五彩瓷之所以能造成如此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其装饰工艺特点密切相关。
一、 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
醴陵制陶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其县城近郊有东汉(公元25年-公元265年)制陶遗址,可以得知醴陵制陶历史已有近两千年,且当时的制陶作坊已具有相当规模。醴陵制瓷的时间相对较短,属后起之秀,据《醴陵县志》记载,醴陵制瓷业起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时的私营作坊主主要生产一些日用粗瓷,产品大多为大小瓷碗。
这种作坊式粗瓷生产大约持续了一百八十多年,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改变粗瓷生产的格局,改烧细瓷。当时的清政府由于外债高垒,而陶瓷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为了减少外债,清政府组织了以熊希龄(字秉三,湘西凤凰人,生于1870年)为首的一批官员前往醴陵发展瓷业。通过与当地的作坊主进行合作,开办了瓷业学堂,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徒;同时,熊希龄还亲自前往日本进行学习和考察,从那里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制作工艺。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为醴陵瓷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金上的保证,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同时,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明是对传统釉下彩瓷的继承和发扬。釉下彩的烧制和装饰技法的发明,最初并非是在醴陵。据考古发现,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越窑已经有了釉下彩。到了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釉下彩瓷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时主要产地为湖南长沙铜官窑。当时的人们运用铁、铜等金属氧化物作为陶瓷装饰色料,用毛笔在未经烧制的胚胎上,绘制出以植物、动物、人物等题材的装饰图案;然后在绘好的胚胎上施一层透明釉,经过1120℃左右的高温烧制和化学反应,从而使瓷器上呈现色泽鲜明的褐、绿、蓝色的各式纹样。自唐以后,釉下彩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杰作,如宋代北方磁州窑和元代以后的釉下青花瓷、釉里红等,这在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均占有重要的位置。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等著名釉下彩瓷的成熟与发展,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方法。
二、釉下五彩瓷的装饰表现手法
文章略登,----凡需-期刊论文发表和申报课题和优质课件申报评比等请与景德镇期刊课题采编站何身泉站长13707989927咨询。论文、课件、申报课题等发送到hsq9927@163.com。编审处。有关选用信息可登入陶教网www.jdztjw.com“期刊课题”或“瓷都论道”栏目 或中国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维普资讯网 查找
热烈祝贺“景德镇陶教网” www.jdztjw.com. 启动
在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景德镇市钟声画院、陶教网www.jdztjw.com.景德镇市钟声教育中心的倡导下,经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审批注册。经省网管局批准设立《陶教网www.jdzt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