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平(Weiping Ying)旅美油画家,瓷画家,美国纽约Yings Studio、中国景德镇为平东西瓷画艺术工作室主人。1958年11月生于上海,1978年3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82年1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应为平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氛围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应中逸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画梅花,书法,篆刻及诗词大师,和赵朴初,常书鸿,周士观等名家结为世交。兄长应一平师从刘文西,是六名研究生之一,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
每个游子,都有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都有与岁月相伴的难忘故事。我的胞弟应为平,在万里之遥的美利坚从事绘画逾20载。他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和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家庭紧密相连。如今,他置身西方文化营垒,却依然保持中国人的艺术情怀,其文心睿智、形色图像,成全游子执著的人生追求。
为平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上海。在那个新旧重叠,人性浮沉的变革年代,中华国粹在激进的“新文化”浪潮裹携下日趋泛化,传统艺术不被重视,古书画、旧体诗往往和“四旧”划上等号,而现代艺术又缺乏人文关怀,流于政治图解。彼时,家父低调为人,平和度日,生活按部就班,闲暇时却和一帮友人“栖居”于诗、书、画、印之中,切磋技艺,修身养性,守望着文人高洁的精神田园,藉一方笔墨天地调整此在的心态,求得灵魂的安然。
父亲应中逸,字燮,1922年出生宁波。17岁只身离开鄞州前往上海,转益求学,辗转供职,1942年加入“上海鼎熔书画社”学习金石书画,师从黄葆钺(青山农)、汪声远、周蕙诸先生研习笔墨,后与王师子、唐云、单孝天等海上名家过从甚密。1947年在宋庆龄先生主持的中国福利会属校任教。建国后与赵朴初、常书鸿、周士观等贤达之士结为世交。1959年为支援大西北率1200人从沪上来到甘肃,任白银针织厂厂长,公务之余,伏案耕耘,沉浸艺术的快意中。他亲自设计的《飞天》《敦煌》等商标,成为那时大西北知名的针织品牌,留在包括我在内的一代人的记忆中。1964年起负责甘肃省的工艺美术工作,盘活了洮砚、夜光杯、葫芦画等地方名品,成效显著。父亲擅长中国书画,善诗词、喜梅花、通书法、精篆刻,兴之所至,每有会意,逾60年画梅不辍,晚年著中国首部诗、书、画、印“百梅四绝”。2001年赵朴初题签的《梅花万点照天心》专集发行,首刊、展览后作品全部捐献甘肃图书馆专馆收藏。
少年为平懵懂中承蒙着家庭的笔韵书香,生性聪明,反应灵敏,岁月及长,耳濡目染的艺术气息已然潜移默化,自觉喜欢上了绘画。作为兄长,常带他访师求教,天长日久,他的艺术感觉反映在图画中。1977年中国刚恢复高考,为平有幸先于我迈入高校,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油画,才情迸发,专业精进。同时父亲的渊博家学及文化资源对他的学习、创作有着深远影响。1980年,他创作油画《酒泉的传说》,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寻求》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四年的本科研习,使他的艺术发生蜕变,34岁就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高点。
九十年代初,为平漂洋过海定居美国,成为纽约的新移民,包裹在西方文化中,为了追寻艺术的梦想,整天在自己的工作室画画,在中国大学学到的扎实基本功,为在异国他乡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超常努力,在纽约这个当代艺术中心一直固守职业画家的身份,经过十几年奋斗,2007年8月,R.N.约瑟夫艺术画廊展出Yings Studio瓷盘画作品十多幅。2008年7月AQA艺术中心为应为平举办《藏族风情》绘画展,展出陶板画和布上油画作品,并获该中心终身会员。2008年10月陶板肖像画和布面油画《藏族风情》在中国北京雅尚艺术馆展出。2008年12月参加“北京2008年第三届中国文化艺术博览会”。2009年6月ARTYOURS画廊展出。我每次去美国,在曼哈顿艺术街区看到他的作品陈列在画廊、悬挂于橱窗,内心由衷欣喜。
2005年我应母校之邀从香港回归西安美术学院,从事馆藏文献和古代绘画研究,潜心故纸,劳作之余,常在互联网上点击他的网站,看到有关西藏题材的瓷板画图片感到吃惊。他身处纽约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金元氛围,却能遥感净土,痴迷追寻极地中的那片青藏高原,对那片人间纯粹的五色斑斓,心驰神往!多年后,不断看到他的新作,我想,那是一种怎样孜孜以求的心态?如何构思、进行创作?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其中原因很清楚,一是靠虔诚的信念支撑,对雪域高原的礼赞,通过精彩的形、色语言加以诗化般呈现;再则是靠严谨的造型功夫,把握整体构图,深入刻画局部,强调对比关系,注重色相与调性和谐。因为他能将感动自己的场景移入画中,传递着真情实意,自然会感染每一个读懂他画的人。
如今,当我再看“藏区系列组画”“民族风情系列组画”瓷板画时,还是不禁眼前一亮,颇有感触,联想自己就读西安美院期间数次前往到藏区写生的天路历程,远离的地缘,相通的心灵,高原的影象也成为我今生今世最为难忘的记忆之一。近年来,中国美术界描绘藏区艺术题材可谓数不胜数,作品洋洋大观,足见神奇高原的魅力所在,然而,真正用心在瓷器或瓷板上绘画创作的却寥寥无几。为平的瓷板画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造型严谨、质感逼真,色调明快,技法多样,不仅丰富了瓷画的创作手法,而且拓展了材质表现新的领域。
《天籁·大美》画册是为平几年来创作的一次汇总,其收录的作品浓缩了他对雪域高原的诠释,图像展现了
高原子民的顽强意志,雪线上下的风景奇观,因为这些人物和场景,触动他的感知,开启他的视野,在那片离天最近的净土,仿佛可以从高山仰止的珠穆朗玛引出一根心线系在地球的两端,连接着东方与西方,从此梦萦魂牵,描绘不止。在那片净土,他找到了自己创作的原点,还是在那片净土,他安顿了曾经彷徨的心态。现在为平每年在景德镇停留一段时间,创作西藏题材的瓷板画,以手中的画笔表现着游子行在路上的精神皈依。
为平描写的高原风情的瓷画,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图式精致,气象澄明。然而他心里清楚,在瓷器上作画并非易事,且工艺流程复杂。尤其是用瓷画颜料涂绘在瓷板表面,更具难度,要先绘好图,然后置于窑中烧制,待达到一定火候停火待冷却后取出,方能完成一件作品,但瓷板画往往有风险,烧制不当开炉后瓷板爆裂一切前功尽弃。中国彩瓷有釉下彩和釉上彩之分,而新彩瓷板画基本都是“釉上彩”,在瓷器上作画也成为现代文明传播的媒介,在中国瓷板画上还是大有可为,为平决心使之走向世界。2008年他经冯杰推荐,到江西景德镇望龙陶瓷艺术研究院进行瓷上绘画艺术的学习创作与交流,抓住机遇于2010年在景德镇创建“为平东西瓷画艺术工作室”,良好的氛围驱使他锲而不舍的探索,为之付出极大辛劳,以期形成独到的艺术表现语言。
为平虽然长期客居美国,然血浓于水的文化基因和中国传统习俗相互交织,须臾难分,并没有被纷纭繁复的西方主流文化同化。他的油画色彩响亮、质感厚重,不仅具有深沉的高原情结,又透露出东方意象的况味,还散发浓郁的中国西部民族情愫。他绘画基因中的文化元素始终是中国的、民族的,“藏区风情”系列就是最好的例证。
“西藏组画”瓷板画正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展示高原生活的原生态,彰显鲜明的民族艺术
特色和时代气息。在他的画作中,只要看到描绘在脸上的皱纹,就能够感知中国西部人生活坚强隐忍的一切;透过饱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集成的场景,图像中分明流露出中国元素的内在“意指”。可以说,为平的瓷板画透显的视觉张力与观赏效果已然带来双重愉悦。他通过亲和可感的人物形象,宏阔壮美的神山圣水,不仅拓展自身的创作阈限,而且希望观者品味图式呈现的生活内容,释读其内涵的审美意蕴。